首页

诗蔓踢裆玉手折磨

时间:2024-07-09 07:49:35 作者:江西工地见闻:高温“烤”验 错时施工 浏览量:99007

  中新网九江7月8日电 题:江西工地见闻:高温“烤”验 错时施工

  中新网记者 吴鹏泉

  小暑时节,暑气渐盛,烈日当空,热浪袭人。8日,在新建江西省九江市快速路(一期)跨庐山站立交工程建设现场,来自湖南张家界的钢筋工邓静雨戴好安全帽和胶皮手套,和工友一起有序进行施工作业,确保项目进度。

航拍新建九江市快速路(一期)跨庐山站立交工程建设现场。沈嘉鹏 摄

  新建九江市快速路(一期)全长约15.1公里,是九江中心城区首条高架桥快速路。由中铁四局承建的九江市快速路(一期)跨庐山站立交工程,设计为双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转体斜拉桥,上跨14股铁路线路,是九江市快速路(一期)工程全线控制性“咽喉”工程。

  当天,该转体斜拉桥挂设首根斜拉索。工地上,塔吊林立、机械轰鸣、车辆穿梭,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。

  “钢筋被太阳暴晒后,温度能有近50℃,戴着手套都有点烫手。”烈日“烤”验下,36岁的邓静雨不一会儿便汗流浃背。脱下手套,他抬手抹了一把脸颊和脖子上的汗说,夏天顶着太阳干活,衣服湿了干,干了湿。

  江西省气象台7月8日9时24分变更高温橙色预警信号:预计未来24小时内,全省最高气温普遍可达35℃以上,其中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达37℃至38℃。江西已连续两天发布高温橙色预警。

图为在20多米高的斜拉索挂设施工作业面,工人们有序施工。沈嘉鹏 摄

  顺着安全梯笼往上爬,记者来到了20多米高的斜拉索挂设施工作业面,只见安徽籍电焊工祝子清面带防护罩,手中的焊枪火花闪耀。

  休息间隙,祝子清拿起地上的水壶,仰头咕咚咕咚喝了一大口水,随即晃了晃水壶说,“天气热,汗不停,一天下来要喝几升水,不喝水不行。”

  从斜拉索挂设施工作业面沿着铁架向下爬,弯腰穿过两个洞口,便来到了箱梁中箱室。这是46岁河南籍工人许朝伟工作的地点,他正忙着辅助穿斜拉索作业。

  虽说不用面对烈日直射,但空间密闭,人在里面犹如身处蒸笼之中。“里面配备了一台电风扇,公司也发了防暑药品。尽管工作辛苦,但一个月下来有7000多元的工资。”许朝伟黝黑的脸上,露出笑容。

  高温闷热天气,给户外作业工作人员带来不小的挑战。中铁四局新建九江市快速路(一期)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史西锋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项目施工方为工人准备了仁丹、十滴水、藿香正气水、风油精等防暑降温药品保健品;采取早晚作业、避开高温时段的方式,在保障工人们健康安全的同时,确保施工进度。

新建九江市快速路(一期)跨庐山站立交工程,设计为双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转体斜拉桥。7月8日,该转体斜拉桥挂设首根斜拉索。沈嘉鹏 摄

  “这次转体斜拉桥挂设首根斜拉索,为下一步桥梁转体打下了坚实基础。”史西锋介绍说,新建九江市快速路(一期)是联系该市中心城区、八里湖新区、柴桑区、高铁新区的一条快速交通要道。项目建成通车后,将连通九江长江大桥、九江庐山高铁站快速交通网,进一步优化九江路网布局,极大提升九江交通运输效率,对促进九江市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植保无人机挑麦田春管“重担” 山东“新农具”解锁耕作新模式

据悉,2023年上海市政府《推进国际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海行动方案(2023-2025年)》明确,到2025年形成由“枢纽港+总部港+制造港”构成的邮轮经济发展上海模式。宝山海事局执法人员表示,将以护邮轮安全、保水域平安为己任,不断优化提升邮轮安全监管和服务保障举措,助力构建船、港、区协同发展的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,为上海国际邮轮旅游度假区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贡献海事力量。(完)

6天打4虎!刘跃进被查,曾主办“湄公河10·5”案

“从为独居老人设计的老人浴缸,到厨房烟雾报警系统、发热木地板等一系列智能家居产品,我们一直在努力促成智能家居产业老年板块落地。”潘保春代表说。

WIPO总干事:中国已逐步构建一套高效、现代化知识产权体系

在完成跑步挑战的过程中,库克还为慈善事业筹集了超60万英镑。据报道,这些资金将捐给“跑步慈善”(the Running Charity),该机构为无家可归和有其他需求的年轻人提供跑步和心理健康项目。资金还将捐给“喷砂”(Sandblast)机构,以呼吁对撒哈拉土著居民的关注。

2023年济南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、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5.2%、20.9%

英国侨团、商会及各界代表约300人齐聚一堂。大典持续秉持“同根同祖同源,和平和睦和谐”的主题,设置“龙狮盛世、敬献花篮、净手上香、恭拜始祖、恭读拜文、高唱颂歌、乐舞敬拜、祈福中华、天地人和”等仪程。

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公布2024年第一批典型执法案例(非煤矿山)

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,“绿色呼声”愈发强烈,积极“拥抱”碳中和已成共识。近日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“碳中和与全球气候治理专题研讨会”上,多位中外人士认为,实现碳中和,必须迈出“智慧”一步,科技创新力量不可或缺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